绿电直连:新能源消纳的新探索

2025-03-17

绿电直连:新能源消纳的新探索

绿电直连的定义与背景

绿电直连,指的是建立新能源直连专线,以此增加企业绿电供给。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能源的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方向。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速,但受电网接入能力的制约,绿电上网受限,弃电问题抬头,新能源消纳能力低下以及消纳机制不畅,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大发展的严重瓶颈。同时,绿电尽管有需求但却缺乏有效供给。在此背景下,绿电直连的构想应运而生。

早在2021年,国家便前瞻性地提出了新能源直供电、新能源专线供电、绿电直供等相关概念,山东、山西、内蒙、吉林等省区还出台了支持政策。河南在2024年12月12日发布了《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排下101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并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通过新能源直连增加企业绿电供给的机制”。而在2025年2月13日,江苏发改委发布《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首批公布了5个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阿特斯、宁德时代等知名新能源公司的项目纳入试点。

政策推动与支持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型经营主体豁免申领电力业务许可证和探索建立新能源直连增加企业绿电供给的机制等内容。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绿电直连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各地也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出台相关支持措施。除了前文提到的河南、江苏,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也已经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开展绿电直供试点。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绿电直连项目的落地和发展,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利用。

江苏绿电直连试点情况

试点项目选择

江苏的绿电直连方案,选择的切入口是绿电需求较为迫切的电池企业,首批入选企业为常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这也是全国率先开展的电池企业绿电直连创新试点。江苏绿电直连首批试点,切入点非常精准,瞄准的方向是应对欧盟的新电池法案。根据该法案,2024年7月起,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

试点项目意义

试点开启后,5家企业将获得绿电直连供电服务,直接从风电场、光伏电站获取绿电。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国内首次由电网企业规划建设的绿电直供模式,其目标在于消除出口企业面临的碳税风险。同时,这一模式也为实现绿色和低电价的结合提供了新机遇。新能源项目通过专门的电力线路直接连接至这些企业,能够有效地满足其清洁能源需求,并让用户避免国际市场碳排放相关的争议。

试点项目实施方式

江苏绿电直连试点项目针对受欧盟新电池法规影响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量身定制的一企一策方案,企业需与绿电电源签订长期购电协议,并配置储能设施。此举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碳排放,还通过电网规划的绿电专线实现清洁能源直供,提升了区域的绿电消纳能力。

绿电直连的优势与作用

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新能源直连企业机制有助于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的能力,减少弃风弃光。在传统的电力供应模式下,新能源发电由于受到电网接入能力和消纳机制的限制,大量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绿电直连通过建立直连专线,让企业直接与新能源发电端相连,能够将新能源及时、有效地输送到企业用户手中,提高了新能源的消纳比例。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和碳排放

绿电直供模式旨在通过减少电力输送距离和损耗来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使用绿电能够有效降低自身的碳排放,符合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在欧盟新电池法案等相关法规的要求下,企业使用绿电直连供电能确保产品符合碳足迹申报规定,进而避免潜在的碳税影响。例如,江苏的电池企业通过绿电直连,不仅降低了用电成本,还能满足出口欧盟市场的碳足迹要求,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新能源项目收益率提升

通过绿电直连,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够获得稳定的电量和电价保障。企业与新能源发电端签订长期购电协议,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收益率。对于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稳固的盈利预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新能源领域,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绿电直连面临的挑战

电网关系处理难题

河南、江苏的绿电直连方案,本质上都会触动大电网的电量统购统销“奶酪”。绿电直连需要在电网关系处理上有所突破,以及大电网的有效配合。大电网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电量统购统销模式。绿电直连的实施可能会对现有的电网运行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产生影响,如何协调好绿电直连项目与大电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化电价波动风险

尽管绿电直连模式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带来了更稳固的盈利预期,但市场化电价波动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在电力市场中,电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能源市场供需关系、政策调整等。如果市场化电价波动过大,可能会影响到绿电直连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和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绿电直连需要建立专门的电力线路和相关的配套设施,这对技术和资金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在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技术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绿电直连项目的推进。例如,储能设施的建设和应用还不够成熟,无法很好地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制约了绿电直连的大规模推广。

绿电直连的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增长推动发展

随着市场对绿电的需求不断增加,绿电直连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企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一些对碳排放有严格要求的行业,如电池制造、电子信息等,对绿电直连的需求更为迫切。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可度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促使企业加大对绿电的使用,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企业形象。

电力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

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也将加速绿电直连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提高绿电直连的效率和稳定性。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新能源发电和企业用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电力分配和调度,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电力消纳模式。

区域协同发展带来机遇

江苏等地推动的区域间协同发展模式,为绿电直连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产业飞地”和“科创飞地”模式,弥合跨区域资源整合,不同地区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有较大的用电需求,通过区域协同,可以实现新能源的跨区域直连供应,提高绿电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绿电直连作为一种新型的供电模式,在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降低企业碳排放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随着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绿电直连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分享